Shall We Play a Game?
「WarGames」是一部 1983 年上映的科幻电影,作为投资仅 1200 万美元的小制作,在当年赢得了近 8000 万的票房。故事发生在美苏冷战时期,那个年代的电影,多多少少都会跟核威慑有关。这两个国家不管谁先发射导弹,那第三次世界大战就会爆发。电影中 NORAD(北美防空司令部)使用了一台叫做 WOPR 的超级计算机进行战事控制,这台计算机特别的地方在于它能自己模拟战争,模拟的过程就像在玩一个游戏(game)。某一天,我们的男主角天才高中生无意中侵 入了这台电脑,出于好奇和好玩,启动了核战争游戏。不料这场模拟战争误使 NORAD 以为苏联发动了袭击,一度差点引爆真正的核对抗。最后在男主角和 WOPR 创造者的共同努力下及时终止了这场「战争」。
电影中男主角的人物原型来自一位叫做 David Scott Lewis 的黑客,这位老兄之后一直在搞机器人,后来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是「sold my soul to the bigger corporations」,分别在三星、Microsoft 和 Oracle 工作一段时间之后,他来到了中国,跟清华大学合作。现在貌似又搞太阳能去了。WOPR 的创造者 Dr. Stephen Falken 的原型来自著名的物理学家 Steven Hawking(是不是名字也很像?),WarGames 最初的剧本就是根据 Hawking 来写的,曾经还打算塑造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天体物理学家,但因为太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部讲述冷战的电影「Dr. Strangelove」而作罢。其实 Dr. Stephen Falken 对于人工智能的深入研究,倒让我觉得更像是 Alan Turing。
WarGames 对于此后的黑客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它创造了「firewall」这个词汇(方校长表示感谢)。电影中男主角入侵 NORAD 时使用的技术衍生出了「wardialing」术语。wardialing 是指通过程序不断扫描电话号码来发现计算机 modem,早期的电话黑客即是使用的这种技术。著名的电话黑客(phone phreak)John Draper 因为通过 wardialing 免费打电话而闻名,后来他将这项技术教给了 Steve Jobs 和 Steve Wozniak(是的,没错,就是乔帮主),帮主他们还因此赚了不少钱(帮主果然是个好商人,从小就懂得怎么把技术转为商业利益)。John Draper 后来受雇于 Apple,但这是后话了。wardialing 之后又衍生出了 wardriving,通过扫描和收集 Wi-Fi 热点来进行攻击,之所以叫这个名字,是因为通常是在汽车里一边行驶,一边收集(这样说来 Google 的街景小车也算是 wardriving 了一把)。现在你可以在你的 iPhone 或者 Android 手机里装上一款 wardriving 软件试试看,我曾经试过,但是貌似效果不是很好。
还有一个人「深受」这部电影的影响,Kevin Mitnick,这个计算机安全界传说级的人物。当然不是说 Kevin 同学是因为这部电影走上的不归路,Kevin 同学搞入侵那会儿 WarGames 还没上映呢。Kevin 同学后来入狱时被拒绝接触任何电子设备,包括电话,是因为控诉律师相信他可以通过电话连接到 NORAD。据 Kevin 同学分析 WarGames 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使得公众相信这件事情是可以很容易办到的,其实他根本就没有入侵过 NORAD,通过电话来入侵也过于夸张。尽管如此,他还是被判单独监禁,从此传为计算机安全界的一段「佳话」⋯⋯
游戏界也从 WarGames 获益不少,1984 年同名游戏发布。2006 年一款叫做 DEFCON 的即时战略游戏发布,游戏画面与电影中 NORAD 指挥中心的大屏幕极为相似。DEFCON(defense readiness condition)是美国军方采用的警报等级,在 WarGames 电影中 NORAD 曾因模拟的苏联进攻一度将 DEFCON 等级提升到最高等级 1。著名的黑客大会 DEF CON 的名字也是来源于此。
或许 WarGames 对于电影史并没有太 大的贡献,但却深深影响着那一代的 Geek 们。谨以此文献给那些逝去的先驱,RIP